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盒马多业态高速扩张求破局,智能购物车会是零售破局之道吗?

盒马多业态高速扩张求破局,智能购物车会是零售破局之道吗?

发布时间:2024-04-07 12:37:15

  1. 盒马鲜生产品分析
  2. 揭秘首家京东MALL:为何电商开起了购物中心
  3. 上半年mall“客流复苏战”告捷!久违的人潮回来了

一、盒马鲜生产品分析

一、产品概述

2.产品简介:

盒马是超市,是餐饮店,也是菜市场。消费者可到店购买,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。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: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,30分钟送货上门。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。

3.产品定位:

如侯毅所说,盒马鲜生是四不像模式,既是线下的超市、餐饮店,又是线上的电商和外卖。将线下的商品品质体验和线上的便捷性相结合。

年龄维度:主要集中在20岁到49岁之间,这一部分人大多属于围绕家庭的互网用户,需求度高。这个群体对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是第一要求,看中服务,对价格的敏感度反而不高。

盒马未来主要将服务三类人群。

a.晚上大部分时间在家的家庭用户。

这一部分人群对买菜做饭有着刚性需求,尤其对生鲜类产品需求量大,离家3公里免费配送,30分钟送达,既带来便利又可以保证生鲜的新鲜和品质;

b.基于办公室场景推出针对性便利店或轻餐。

为上班族提供便利,在吃饭的过程中顺便就买了东西,碎片化购买,同可以增强线下的体验感,线下引流,补充线上。

c.周末会去超市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的用户。

这一部分人会更加注重线下的体验感,传统超市通道狭窄,人群嘈杂拥挤。而此超市通道宽敞,可方便一家人同行,并且有配套的餐饮店可以小憩,一家人逛超市就像在逛一个shopping mall,方便而舒适。

(2)用户需求:

基本需求:满足吃的购物需求;

期望需求:节约时间成本的便捷性需求和对商品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;

兴奋需求:想吃就吃,想做就做,在吃的过程中还能玩,还能分享体验.

5.市场分析:

(1)行业分析

宏观发展环境:

由此可见:中国电商发展势头良好,逐年增长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,促进消费升级。而生鲜电商长期以来在储藏,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痛点,成为消费升级意愿最高的品类,也是市场规模潜力最大的品类之一。

(2)市场竞品分析:

百果园,盒马鲜生,易果生鲜,每日优鲜等都获得了巨额融资,生鲜领域成为市场角逐的新宠,并且行业也进入调整阶段,加强对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的投资,不断在升级优化消费体验。

以最近一个月的百度指数来看,市场上主流生鲜电商中盒马鲜生,无论是整体还是移动,同比还是环比,其增速都在榜首,且占据媒体指数的最高榜。可看出盒马鲜生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。

二、产品分析:

1.产品结构图:

线下体验店:三大空间功能区构成。

线上app功能结构图:

2.app核心功能流程图

3.功能体验分析:

(1)线上线下结合,互相补充,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场景需求,升级消费体验;

(2)引导客户线上结算,方便快捷,节省人力,且可掌握大数据,线上分析用户购买行为,便于供应链管理,以及作出更为精准的营销;

(3)餐饮区可线下引流,升级消费者的体验感。生鲜现场制作,可以当场验证品质,更加深了顾客对其的信任感,洗手池,餐桌这些场景细节极大升级了舒适的体验感

(4)设计人性化:货架高度适中,方便人随手能拿到商品,货架之间的通道比传统超市宽,方便家庭出行。

(5)3公里以内30分钟免费送达,配送效率高,且可以保证生鲜的口感和质量;

(6)门店选址在小型shopping mall中,且周围3公里小区众多,这样保证了有效的客户群体。

(7)app界面简洁,易操作。

(9)门店设计风格现代时尚整洁,不同于传统超市的嘈杂拥挤脏乱,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体验感。

三、不足和改进点:

1.仅能用支付宝结算,结账付款形式单一,会对部分客户造成不便;

2.线下商品种类有限,主要还是引导用户线上购买,忽略了中老年非互联网用户,而这一部分人恰恰是家庭日用购买的主力。

3.海鲜加工区空间有限,流程复杂,耗费大量时间,客流量变多时,服务体验极差。

4.物流配送能力需加强,有客户反映会存在超时的现象,尽量确保做到30分钟送达的承诺;

5.加强后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,保证商品品质和低于市场的价格优势。

6.线上线下互相补充融合、快捷的物流配送、良好的品质和服务,有竞争力的价格,这些是核心的竞争力,餐饮区的场景设置,是为了提升服务体验,刺激消费。期望盒马别舍本逐末,变成真正的四不像。

二、揭秘首家京东MALL:为何电商开起了购物中心

出品/ 联商网&搜铺网

撰文/ 王迪慧

9月14日,京东宣布旗下首家mall落户西安,并将于9月30日正式开业。

事实上,这并非京东首次向实体进军,在此之前,推出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(以下简称“京东超体”)、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、京东家电专卖店、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、京东之家等多种类型的线下门店。

与此同时,阿里巴巴、唯品会等电商企业除了通过投资扩大自己的实体版图,也都曾尝试亲自开购物中心。从线上走到线下,为何电商巨头们都打起了购物中心的主意?

01

不卖服装、没有餐饮,主营家电3c

首家京东mall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80号盛龙广场,南北中轴线未央迎宾大道上,南接钟楼繁华中心城区,北接新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,东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,项目所在地距西安地铁2号线龙首原站、大明宫西站600米左右,5公里内辐射超百万人群。

京东mall共有5层楼体,经营面积达4.2万 ,涵盖苹果、华为、英特尔、美的、海尔、格力、奥克斯、飞利浦、海信、康佳、创维、tcl、长虹、sony、松下、戴森在内的150多个知名电器、3c品牌,约20万件可售商品。

从经营品类来看,京东mall以家电、电脑数码、手机通讯、家居家装为主,此外还拥有儿童 娱乐 、智能 健康 、 汽车 用品等品类。

从设计风格来看,京东mall主体建筑以京东品牌的“红白”元素为配色,并将西安古典建筑元素古城墙、建筑榫卯应用到幕墙设计里,而正门上方高达6米的巨型3d雕塑京东joy微笑挥手,为街区增添无限活力;在内部设计方面,京东mall则结合汉、唐、秦不同朝代的文化风格,在不同楼层打造了专属朝代印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京东mall外墙打造了一块巨型裸眼3d屏,逼真3d效果让屏幕内的画面伸手可触,仿佛置身未来科幻世界。同时在场内,京东mall还配有全息投影、vr装备、智能机器人、虚拟直播间、电路透明机房等 科技 装置及设施。

02

沉浸式体验成为最大亮点

整体来看,沉浸式体验成为京东mall的最大亮点。

在场内,京东mall设有11大主题场景体验区和29大产品互动体验区。包括美容沙龙、音频体验、无人机体验、按摩 养生 等区域,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多元化场景空间,更直观地与店内产品进行互动。

而京东mall以“家”为原型全新增设家居主题样板间,还原真实家庭的生活感,让家电和家居产品更有代入感,唤醒消费需求,实现场景化的消费体验。

除了各种精彩纷呈的主题体验和互动区,京东mall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捷无忧的购物保障。消费者在京东mall可以通过官方小程序扫码随时自主下单,商品将直接由京东配送到家,享受线上与线下同质同价。

同时,京东mall还提供全屋一站式定制、家电套餐购买,一站式尊享服务和城市级服务特权让消费者能够享受从设计、产品选择、到安装售后的一站式体验,部分商品还支持5公里内2小时同城极速达、24小时极速安装等,3c产品还支持现场检测与维修。

无论是品类上对于家电数码类产品的偏重,还是投入大力气打造颇具规模的互动体验区,都让京东mall看起来与传统购物中心有些鲜明差别。

可以发现,京东并非是以线下商业思维来运作京东mall,于京东而言,京东mall基于全渠道模式打造人、货、场的数字化闭环,有效加强渠道、品牌、消费者三方的紧密联系,降低沟通成本,提升效率与体验,为市场增长提供新的契机。因此整体来看,这个mall更像是京东在线下的新潮产品展示中心、用户体验互动中心以及城市级服务中心。

03

电商巨头们“爱上”购物中心

事实上京东并非第一个在线下开mall的电商企业,电商巨头在实体领域暗战已久。

随着线上流量日益昂贵,在线商家获客成本急剧增加,引流变得日益困难,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寻找新的突破点。新零售、无界零售等强调全渠道融合的概念相继“诞生”,而在线下缺乏根基的电商平台为了加速线上线下资源整合,不少都祭出“钞能力”,开启“买买买”模式。包括三江购物、红旗连锁、新华都、银泰、步步高等区域零售商或投身,或站队,拉开了阿里系与腾京系对于实体商超争夺战的序幕。

在拉拢、收编拥有丰厚线下资源的区域零售商同时,电商巨头也开始亲自下场,诸如开设各种新型的专卖店、无人店、便利店等,以及进行品牌授权,对夫妻老婆店等进行改造。

而随着电商平台在线下实体领域布局的不断加深,一些电商巨头也将目光投向大型实体项目,尝试亲自开设超级体验店、购物中心等。

2018年4月在杭州西溪园区阿里淘宝城3期开业的亲橙里,就是阿里巴巴首个商业项目。当时阿里对亲橙里的定位,是为周边的社区居民、阿里园区访客以及阿里的员工提供吃喝玩乐一站式的服务。

2019年12月,盒马旗下的新业态——首个盒马里·岁宝购物中心在广东深圳莲塘开业。相比于亲橙里的“从无到有”,盒马里其实是通过改造深圳的老牌百货岁宝的商超而诞生。

无独有偶,除了阿里系尝试开设购物中心,2019年唯品会通过收购杉杉商业间接获得品牌线下授权后,也于2020年在安徽合肥开出了首家城市奥莱,寻求线下增长。

此外,不久前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亚马逊正准备开设大规模的实体综合零售业态,与传统的百货商店相似。了解亚马逊计划的知情人士称,亚马逊上述类型的百货店将首先在美国加州和俄亥俄州开设,面积将达到30000平方英尺(大约为2800 )。

事实上,在开出首家mall之前,京东也曾推出京东超体,而从体量来看,已经开业的重庆京东超体和合肥京东超体面积均超过4万 。据了解,2021年上半年,重庆超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05%,合肥超体开业成交额达1.66亿元,全渠道客流量超120万。或许正是这两家超体开业以来的不俗业绩,给了京东在线下商业尝试中更进一步的底气。

但细究电商平台开启线下商业的 探索 ,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,线上企业主要面临流量成本增加,体验度无法有效继续提升,转入线下做实体门店。京东近期动作更多是为了体现其有实体属性,与阿里做亲橙里、唯品会做城市奥莱略有不同。

此外,对于电商巨头为什么尝试开设购物中心,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汪中玉认为,根本原因在于线上增长总会遇到瓶颈,目前很快达到这一阶段,并且线上品类触及天花板。相对于线上,线下的本地生活消费场景,对于获取流量增长相对于线上更具吸引力,获客成本更低。通过 探索 线下消费,布局线下场景,达到线上线下互动,一直电商巨头们的追求。

但对于后续的发展,汪中玉也表示了不确定性,他认为线上和和线下操作模式不一样,每个企业的基因也不一样,能否成功,有待时间验证。

王国平也表示,相较于线下企业,线上企业主业非实体属性,在运作以及决策逻辑上,更多会倾向附属于线上,对于线下客户感受会无法有效顾及,因此对于线下客户来说很难出彩,对于线上客户来说增加了体验。

三、上半年mall“客流复苏战”告捷!久违的人潮回来了

  据赢商大数据监测,全国典型购物中心6月平均日均客流已复苏至疫前水平的92.9%。

对于大部分购物中心而言,这场历时半年的“客流复苏战”终于告一段落。此中,有“尖子生”项目不止步于“复苏”,更是拿出了客流翻倍的成绩单,令人艳羡。

然而,有人欢喜有人愁,部分城市的商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,也不乏一蹶不振者。

整体而言,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下半年,摆在购物中心面前的问题仍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销售,帮助商户快速提升业绩,弥补上半年的损失。

一、全国mall客流恢复92.9%,深圳、成都等8城率先“满血复活”

回顾上半年,新冠疫情如同一个突如其来的“炸弹”,令全球实体商业猝不及防。

春节期间,全国购物中心客流开始断崖式下跌,痛失“黄金周”,2月整体客流跌至最低值,全国商场平均日均客流不足3000。

尽管在复工复产后,3月客流走出低谷,各线级城市客流波动幅度达到上半年峰值,但是,全国购物中心客流恢复需要几个月?面对诸多不确定性,这个问题的答案,在当时还没有谁能回答。

令人振奋的是,4-6月,我国疫情防控得当,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,购物中心也不断优化经营举措,助推客流持续上行。

6月,我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民众消费信心基本恢复,全国购物中心平均日均客流则恢复至疫前水平92.9%。(“疫前水平”:以2019年11-12月平均客流数据为参照,下同)

其中,二线城市、三四线城市均达到疫前水平93%以上;受北京新发疫情影响,一线城市客流增幅从5月的28.3%下滑至10.3%,6月日均客流为疫前水平的84.6%,落后于全国整体复苏水平。

虽然北京的疫情反弹带来“小插曲”,但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形势并未改变,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的大趋势未变。在暑期节点刺激下,购物中心客流仍将保持一定增长态势,结合6月客流波动幅度,预计7-8月全国购物中心整体客流将迎来“满血复活”。

事实证明,不过数月时间,中国购物中心已经率先复苏。数据向好、客流回暖的背后,是中国购物中心们迎难而上的脚步,能够经受风险、承受压力,具有充足的韧性与活力。

从典型城市来看,深圳、淄博、温州、烟台、济南、东莞、成都、昆明等8个城市,率先完成全面复苏“大任”,成为一二线城市中的商业抗跌性最强的“佼佼者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周末、节假日带来的客流拉动作用仍然明显。自“五一”起,典型购物中心日均客流步入平稳增长期,每逢周末、节假日均会出现客流小波峰。但与元旦假期相比,五一假期、端午假期客流为其60%左右,仅仅“合格”。“革命”尚未成功,购物中心同志们仍需努力。

二、市级商圈“王者归来”,但“尖子生”多为区域+成熟商圈

2-5月,防疫常态化导致消费半径缩短,民众“就近消费”习惯逐渐形成,促进区域商圈商业回暖,市级商圈客流复苏情况略微落后于区域商圈;而在6月,局势得以扭转,商业成熟度更高、覆盖客群更广泛的市级商圈“王者归来”,整体反超区域商圈。

新兴商圈配套设施相对较先进,商圈内项目创立年限相对较短、更注重打造舒适 健康 的购物环境,因而更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 健康 消费需求,客流复苏情况连续多月领先于成熟商圈。

一线城市上百个商圈中,近四成商圈客流恢复至疫前水平的90%以上。其中:

21个商圈客流完全复苏,且超过了疫前水平,其主要为区域成熟商圈,主要服务于城市次中心区域居民,消费需求旺盛,商业氛围也较浓厚。

21个100%复苏的商圈中,上海占10个、深圳占9个、广州占2个。上海、深圳商圈商业竞争力强;广州商圈客流较分散,但相对较稳定;北京因疫情反复,恢复速度慢。

上海长寿路商圈拔得头筹,商圈内项目主要服务于社区,如聚集盒马鲜生和汉森家居的购物中心king88、主打音乐主题的西康189弄等,虽客流规模不及核心商圈,但稳定性强。

典型二线城市200多个商圈中,55%商圈客流恢复至疫前水平的90%以上,1/4商圈实现100%复苏。其中:

区域成熟商圈复苏情况更佳,重庆、郑州、西安、厦门、南京、合肥、杭州、哈尔滨等城市复苏情况最好的商圈均属于区域成熟商圈;

成都春熙路商圈是为数不多客流恢复100%以上的市级成熟商圈。商圈内成都ifs、成都远洋太古里均为高端商场,在疫情期间仍吸引了数十家品牌进驻,得益于奢侈品消费回流,客流不降反增。

武汉竹叶海商圈成为武汉唯一成功“逆袭”、实现100%复苏的商圈。商圈内武汉荟聚购物中心为大型郊区型购物中心,以“家居+购物”模式运作,周边交通便利,辐射武汉三镇乃至华中区,自开业以来客流旺盛。

整体而言,虽然市级商圈、新兴商圈整体客流复苏情况更优,但从细分角度来看,一二线城市复苏势头“拔尖”的商圈主要为区域商圈、成熟商圈。

究其原因,一是区域商圈、成熟商圈本身数量较多,承载着消费者大部分日常消费需求;二是市级商圈本身客流规模庞大,复苏至八九成已属不易,而新兴商圈由于商业氛围不成熟,客流规模普遍处于较低水平,两者均较难“超常”发挥。

三、国央企/外企旗下mall底气足,高档商场迎“爆买潮”,年轻mall“免疫力”更强,小体量项目两极分化

从开发商属性来看,央企/国企、外资开发商旗下项目复苏程度均达到90%以上。央企/国企、外资开发商整体经营管理实力强,多为上市集团,在疫情爆发后能从集团层面及时推出针对性对应举措,对于提振商家经营信心以及拉动消费者到场起到积极作用。典型如华润旗下万象城系列项目、九龙仓旗下ifs系列项目,客流复苏程度走在全国前列。

从项目档次来看,高档购物中心一马当先,客流整体复苏程度达到96%。疫情影响下,由于出国 旅游 及代购受限,加速了消费回归国内。二季度,国内奢侈品零售市场呈现一派活跃景象,各地高档商场也迎来多波“爆买潮”,加上政府陆续出台促消费回流政策、完善免税店政策等,对高档商场客流及销售业绩提升均起到积极影响,一些商场内重点品牌的销售情况甚至超过历年水平。

从项目开业年限来看,越“年轻”的购物中心“免疫力”越强,恢复更快。开业3年内的项目仍处在“养商期”,整体平均客流相对较少,反而更易于吸引那些在疫情期间不喜“凑热闹”的消费者。

从项目体量来看,3-5万 的小体量购物中心恢复情况最弱,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。具体而言,小体量购物中心恢复程度呈现两极分化:优秀如上海悦荟广场,多家新店开业、联动商家推出促销活动,客流完全恢复甚至达到疫前200%的水平;而表现最差的项目,位处广州番禺大学城片区,客群局限于高校学生,客流不足疫前的10%。

Top